初任四辩的体验让我忐忑又兴奋。对手缜密的论证逻辑与犀利的质询,暴露出我临场应变和思维创新能力的缺陷,让我正视自己。同时,这场辩论赛的开展不仅提升了我的表达,更刷新了我的认知。希望通过这次体验带来下次更优秀的我。
——G1-2 储雨欣
辩论赛对我来说是新颖的,第一场我方准备充分,轻松赢下这局。只是第二场,对方比我们资历深,经验多,所幸勉强获胜,通过评委老师的点评有了新的感悟。可到了决赛,士气惊人的差,为了鼓舞士气,我在决赛中表现异常的亢奋。结局不免遗憾,过程才最精彩。尽管没有拿到第一,但经过此次辩论,我了解了辩论的技巧,精进了表达能力,能够更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G1-5 袁起菡
辩论不仅是思想上的交锋,更是团队的协作。在辩论的竞技场上,我方同对方的思绪随辩论冲破一层又一层思想的桎梏,一起越过一座又一座偏见的崖磊。不同的观点碰撞,让我收获了思维的提升和心态的成长,也教会我说服他人在于论证的严谨性与表达的自信心。这次辩论经历让我明白:理想的辩论,输赢从来都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从正反双方的唇枪舌战中,发现辩论事物本身蕴含的真相。
——G1-2 王嘉毅
在一开始报名后我就后悔了,因为从未参加过这种活动,第一场比赛时,我紧张得连上楼梯腿都在发抖,准备了十多张稿子。在第二场比赛后老师提醒我们“辩论不是念稿子,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这才反应过来。到了最后一场,虽然也准备了稿子,但当我真正开始聆听对方的观点并即时回应时,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反而更流畅自然。尽管最终没拿到冠军,但这次经历让我突破了自己。从最初的胆怯到后来能自信表达,整个过程新鲜而又充满挑战,对我来说是一次很特别的成长。
——G1-5 张馨月
队友曾在决赛前夸我,说我是队里的王牌,对我的信赖溢于言表。但于我而言,是他们成就了我,初赛和复赛前,或许是我为他们提供了一点思路,但到了决赛我却像是被护在后面的那个。自由辩论环节的卡顿记忆犹新,对方质询时未及时捕捉的逻辑漏洞更让我如鲠在喉。这场胜利像是团队用默契编织的安全网,托住了我的青涩。一辩用她完美的立论为我们保驾护航,二辩也总是接住对面犀利的质询,四辩更是用她无懈可击的结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相比于她们我的贡献实在有限,但这样让我深刻理解了团队的力量,决赛的最佳辩手在对面,但胜利属于我们,靠的就是我们的默契以及对面比不上我们的“团队配合”。
——G1-2 朱耀南
刺激的角逐,激烈的交锋,直到站上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才惊觉自己曾经遥不可及隔着屏幕仰望的辩论,如今竟真成为了自己青春的一段最精彩滚烫的注脚。那些与队友讨论辩题思维碰撞的点点滴滴,与对手语言较量有来有往的残酷博弈,也都被化做了青春的相册文件夹中最为激情的一节记忆胶卷。第一次辩论,紧张卡壳的立论,面对质询的手足无措,即使最后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回过头拿起那满是批注的辩论稿时,心中的感慨与释然,所学到的合作与思想却是什么都不可比拟的。
——G1-5 黄心紫
前几日我经历了一场十分精彩辩论决赛,并侥幸赢下。在这段时间不停的准备出战准备再出战的日子里,辩论教会我:语言是思维的利剑。从最初只会说"呃可能",到学会用数据与逻辑构建论点;从怯场发抖到享受思想交锋的快感。每一次立论、质询、结辩,都是对认知边界的突破,是对清晰结论的构想。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拆解对手的论证,更懂得了倾听与回应的艺术。辩论场上的每分每秒,都在重塑我的思维方式——更敏捷、更缜密、更包容。这场语言的博弈,让我明白真正的胜利不是压倒对方,而是在碰撞中接近更深刻的真相。
——G1-2 祝琳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