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动态 > 校园动态
上实剑桥动态 | 艺术节展览:形意无界 万象新生
2025-05-26  

在这充满艺术气息的初夏时节,上实剑桥校园艺术展于2025年5月14日绚丽启幕。展览现场汇集了同学们精心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从大胆创新的现代插画到意境深远的水彩作品,从细致入微的光影素描再到韵味悠长的传统国画,多元的艺术形式在这里交相辉映。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年轻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呈现,都见证着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与蜕变。

参观的师生们在展品前或驻足欣赏,或交流探讨,艺术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年轻艺术家们才华与创意的集中展现。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互动,同学们的艺术热情被充分激发,审美视野得到全新拓展。

 

陈晚月

《uncertainty》

我的作品以骰子和天平为媒介探讨不确定性。骰子代表随机性,天平象征权衡。二者共同呈现了生活中决策的本质: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每个选择都是概率与判断的结合。这种关系构成了人类面对未知时的基本应对方式。

周楷哲

1、清源讨蛟图 

这幅作品取材于“二郎斩蛟”的故事,描写的是“赵昱”(尊称“赵侯”)与七圣为民除害斩杀蛟龙,后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灌江口二郎真君)的故事。多见于宋代花钱,我对其进行二次创作改编。

"Divine Lord crusade the flood dragon"

This work draws inspiration from the legend of "Erlang Slaying the Flood Dragon", depicting the story of “Zhao Yu” (revered as “Lord Zhao”) and the “Seven Saints”who vanquished a menacing flood dragon to protect the people. Zhao Yu was later canonized as the "The divine lord of the source of purity and the true path/way." (also known as “Erlang the sacred divinity”). The tale frequently appears on “Song Dynasty charm coins”, and this piece reimagines the narrative through a secondary creative adaptation. 

2、清源妙道真君·赵侯

赵昱,字仲明,因历史上曾封侯,故尊称赵侯。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巫教与民间称其为“二郎神”、“二郎真君”。他是隋朝眉山(今四川乐山市)太守,与兄赵冕从师高道李珏,修道于青城山。

*有趣的事实:二郎神在流传过程中有过变化,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好几位:李二郎、赵侯、杨二郎(可能形成了杨戬的形象)。

王晗龄

这次创作是我首次挑战数字绘画媒介。我选择以充满动感的赛车主题来探索电子笔触的表现力。虽然作为数字绘画的新手,在创作过程中时常遇到意料之外的技法难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这次尝试显得格外珍贵。当色彩在数位屏上流淌,当虚拟笔刷捕捉到速度的轨迹,我感受到了传统媒介无法给予的创作快感。

特别想感谢那个像赛车手般勇于突破舒适圈的自己——每一次失控的笔触都成为进步的契机,每一处意外的渲染都开启了新的可能性。这幅作品不仅记录了我的数字绘画初体验,更点燃了我对电子艺术创作的持续热情。期待在未来的创作中,能驾驭更多数字媒介的独特语言,将心中的画面以更新颖的方式呈现。

这幅作品是我在课程中的一次珍贵实践。衷心感谢老师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给予的专业指导和细致点拨。通过这次练习,我深刻体会到彩铅艺术的精妙之处——那些细腻的笔触如何通过层层叠加呈现出柔和过渡,又如何以丰富的色彩变化塑造出手部的厚重质感。特别是对肌肤纹理的表现,让我学会了观察和捕捉那些微妙的光影层次,从而使手部的体积感和肉质色彩能够生动地跃然纸上。

这幅作品以极具表现力的笔触,呈现了一双在虚无中奋力伸出的手臂。我刻意选用粗粝的油画棒材质,通过厚重的肌理堆叠与强烈的明暗对比,让人体消瘦的轮廓迸发出惊人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种将苦难淬炼为希望,在命运夹缝中执着求生的意志具像化。

创作过程中,我深受乌克兰表现主义艺术家笔下人体语言的启发。那些嶙峋的骨骼与紧绷的肌肉,不再是单纯的生理结构,而成为了承载人类共同情感的符号:当指尖穿透画面的界限,当颜料在粗粝纸面上留下挣扎的轨迹,观者能感受到的,是超越个体命运的永恒叩问——我们究竟要在时间的荒漠中,栽种怎样的明天?

在创作《唤花》时,我以幽邃的蓝紫色调铺陈出朦胧而忧郁的氛围。背景中若隐若现的鸢尾花,如同低声呢喃,诉说着生命绚烂而脆弱的双重本质。画面中央,轻触唇瓣的鸢尾兰将未言之语凝结成思念的芬芳,悄然唤醒记忆深处最深沉的爱意——那是一种无法言说、却始终萦绕心间的温柔回响。

《Maple Wave》这幅作品中,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风轻拂枫林的静谧景致。纷扬的叶片、流动的光影,以及少女伸手触碰落叶的瞬间,都被赋予灵动的生命力。通过繁密的细节与丰富的色彩层次,我试图捕捉风与自然交织的诗意,展现人与万物之间微妙的共鸣。这是一次关于自然之美的温柔探索,也是一次艺术表达的新尝试。

这幅充满生趣的彩绘作品生动捕捉了一个温馨瞬间:画面一端是我见到可爱猫咪时难掩的欣喜,另一端则是猫咪略显诧异的呆萌表情。相信每位热爱生活的人,在邂逅这些毛茸茸的小精灵时,都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心底泛起温柔的涟漪。那些情不自禁的互动之举,不正是我们人类对纯真美好最本能的回应吗?毕竟,谁会拒绝这样一个治愈心灵的"吸猫"时刻呢?

刘津汝

这幅水粉作品以冰箱内部为视角,用明快饱满的色彩描绘了蔬菜、水果、罐头和饮料的鲜活组合。跳跃的笔触与高饱和色调碰撞,赋予日常食材以生动的艺术张力——翠绿的菜叶、橙黄的罐头、透红的草莓在冷色调背景中形成强烈对比,仿佛奏响一曲视觉的欢快乐章。作品通过夸张的色彩表现与构图秩序,将平凡的储物空间转化为充满生活温度的静物剧场,传递出对日常之美的诗意观察。

王锨霓

这幅炭笔素描以雄鹰为主题,通过深浅交错的线条与细腻的明暗对比,刻画了鹰的凌厉眼神。炭笔的粗犷质感强化了羽毛的层次与力量感,背景留白则凸显主体的孤傲气质。作品既展现猛禽的野性生命力,也隐喻自由与征服的象征意义。传统素描技法与现代构图结合,传递出自然界的壮美与敬畏。

 这幅油画以一只纯白小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藏色技巧,在柔和的白色毛发中隐现蓝紫、浅粉,黄绿等微妙色调,赋予画面生动的光影层次。小猫圆润的造型与懵懂的眼神传递出天真与温暖,背景的虚化处理更凸显主体的灵动。我想用色彩的多变来展现动物毛绒的层次,使可爱的生命更加生动。

林 巧

《风景》这幅画是对英国画家爱德华·西戈的学习,我使用了油画进行创作。这幅画不仅是对乡村风光的描绘,捕捉了乡村生活的平和与自然之美,更是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欣赏周围的美好,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刻宁静。通过这幅作品,我想传达一种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黄羲妍

“神秘的倒像”——在拍摄素材前我不慎打碎了三棱镜的一角,意外地反射出了更多虹色的弧。展示时又被倒置了过来,意外地呈现了更好的构图。整幅画充满了乌龙却别有一番风味,多了些无心插柳柳成荫。

看到烟花说明你近视了——画这副画的时候我正在看一部有花火大会桥段的电影,也许正因如此我隐约从玻璃弹珠的虚影中看见了绚丽的烟花。

“光是免费的”——夏末傍晚的阳光映射出七彩棱镜的暖调,遮盖住柏油石子上的尘土,极具生命的光彩,这便是我想要绘出光的理由。

室友喜欢的颜色——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水彩打底来铺色,一开始因为水放得过于多显得极其失败。室友看见后却指着这张半成品说这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并希望我画下去,我得以有了完成这幅画的勇气,也因此不再害怕看到不完美的过程。

时间的痕迹——寻找素材时因为时间关系选择了学校的水龙头,一开始我不满于背景斑驳的墙面,洗手台上的水渍与挂着锈迹的龙头表面,然而当水流动起来之后,溅出的水花似乎暗示着它们的来历,那是日积月累后的结果。

樊海亦

这幅作品是我“Preparation”艺术项目中的一部分,使用了水粉、水彩和色粉等材料。画面描绘的是画画前准备阶段的工具和颜料,像是画笔、水杯、调色盘和各种颜色的颜料。这个场景表现了一种安静但充满期待的氛围。通过描绘这些细节,我想表达出创作前的专注状态,以及面对空白画纸时那种即将开始的准备感。

徐馨怡

“腐烂”——我以菌丝缠绕有机残骸的视觉奇观,呈现腐烂的生物学狂欢。

虞萱平

蝴蝶——我用中国剪纸工艺、以细刻的对称构图,展现蝴蝶破茧重生的灵动姿态

字体设计——这个作品我选择用老鹰的图案,用黑白正负形玩转字体设计。

 

艺术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独特表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同学们通过艺术创作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卓越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这里,艺术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挥洒的舞台,让我们共同见证青春的艺术之花在校园中绚丽绽放!

分享到: